不管你是用哪種檢定,出來的報表旁邊往往都會有P值,這個值只要小於0.05,你就會歡呼,效果是顯著的😆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會希望效果是顯著的,但是有時候我們會希望效果不要顯著🙅♀️ 譬如,在變異數分析中,比較各個群體在某個變數的平均數是否相等時,通常會有個基本假定:比較平均數時會希望每個群體的變異數不要差太多,這個時候我們通常會有個Levene檢定,它的結果如果顯著,就表示每個群體的變異數不同,這就不是我們想要的❌ 所以我們會希望不要顯著,也就是P值要大於0.05。 還有很多情況我們會希望不要顯著的,這個之後有機會再分享😊 所以,記得,並不是所有情況我們都是想要顯著的,也就是P值小於等於0.05的,視情況而定👍 一起簡單學做的好! #鬍鬚曾統計顧問 #基礎統計 #簡單學做的好 #推論統計 #顯著水準 #簡單學做的好
0 評論
看看以下兩個情境!
情境一: 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 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 情境二: 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 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 情境一與二的問題都請填答者勾選同意程度,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 以上兩個情境的問題是一樣的,但是順序不同,情境一是先問比較整體的問題,在針對特定的面向去問,情境二則是反過來。那這兩種問法是否填答者的答案會不同呢? 這就要看問題的特性,如果問題比較一般性,問整體的,因為比較抽象不具體,那填答者的答案就很容易受到當下的情境影響,像是受到前面問的問題影響。 當情境一的順序,受試者先回答”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他回答時就是根據過去經驗將構成快樂的面向列出: 工作、學業、感情、親人等,然後評估各個面向的分數取平均回答。 那在情境二呢?當填答者填完”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這題後,再填”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這題時,除了剛剛提到的情境一所說的方式(拆解快樂面向),他同時也會受到””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這題影響,然後因為剛剛已經回答過感情了,所以整體快樂度在回答的時候就會少了感情這個面向。 所以,根據上述的說法,那情境二”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這題分數應該會低於情境一的這題分數。 那你問說” 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這題是否會受到問題順序影響? 因為這一題問得比較明確,因此可想而知它比較不會受到情境(問題順序)影響。 那這個問題的順序效果是否有前提?是否有一些實證上的證據?這些問題就留到下次討論囉!😁😁😁 一起簡單學,做得好!😍😍😍 #鬍鬚曾統計顧問 #問卷設計 #簡單學做的好 #基礎統計 #SPSS分析 |
我是誰鬍鬚曾,政大博士,為人和善客氣,看起來呆呆萌萌的,喜歡分享簡單統計知識,熱心幫助有需要的人,做事認真,常常忘記要照顧自己 查文章
十月 2024
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