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以下兩個情境!
情境一: 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 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 情境二: 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 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 情境一與二的問題都請填答者勾選同意程度,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 以上兩個情境的問題是一樣的,但是順序不同,情境一是先問比較整體的問題,在針對特定的面向去問,情境二則是反過來。那這兩種問法是否填答者的答案會不同呢? 這就要看問題的特性,如果問題比較一般性,問整體的,因為比較抽象不具體,那填答者的答案就很容易受到當下的情境影響,像是受到前面問的問題影響。 當情境一的順序,受試者先回答”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他回答時就是根據過去經驗將構成快樂的面向列出: 工作、學業、感情、親人等,然後評估各個面向的分數取平均回答。 那在情境二呢?當填答者填完”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這題後,再填”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這題時,除了剛剛提到的情境一所說的方式(拆解快樂面向),他同時也會受到””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這題影響,然後因為剛剛已經回答過感情了,所以整體快樂度在回答的時候就會少了感情這個面向。 所以,根據上述的說法,那情境二”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這題分數應該會低於情境一的這題分數。 那你問說” 我在感情生活上是快樂的”這題是否會受到問題順序影響? 因為這一題問得比較明確,因此可想而知它比較不會受到情境(問題順序)影響。 那這個問題的順序效果是否有前提?是否有一些實證上的證據?這些問題就留到下次討論囉!😁😁😁 一起簡單學,做得好!😍😍😍 #鬍鬚曾統計顧問 #問卷設計 #簡單學做的好 #基礎統計 #SPSS分析
0 評論
很多人編制好問卷後,就想要趕快發出去,可是發出去後搞不好就看到很多問題,可是來不及改了。
問卷前測就是透過很小的樣本去事先檢視一下問卷是否有問題的一個流程。這個步驟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不怎麼重要而遺漏了,或是我們只會草草帶過,但其實,問卷前測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用比較少投入成本發現到正式問卷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通常我在論文中最常看到的方式就是: 請一群專家協助 就是找一群和你研究領域、主題相關的專家,可能是業者也可能是學者,有時也可以找問卷設計領域的專家、或是目標研究對象,大概3-7位吧,雖然這個人數沒有一定的準則,然後請他們協助看看問卷的設計與問題有沒有需要調整之處,通常專家可能會對一些地方看法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透過討論的方式達成共識,最後再根據專家訪談的結果針對問卷去做修正。這個方式之所以常用,就是因為它的成本比較低廉又比較快速。 有很多關於問卷前測的關鍵問題: 1. 有哪些問卷前測的方法? 2. 樣本需要多少? 3. 問卷前測到底有沒有辦法偵測出不好的問題? 4. 誰是前測的對象? 5. 誰做前測? 點選問卷前測重點精華整理去長知識吧! 😎 一起簡單學,做得好! #鬍鬚曾統計顧問 #問卷設計 #簡單學做得好 #問卷前測 |
我是誰鬍鬚曾,政大博士,為人和善客氣,看起來呆呆萌萌的,喜歡分享簡單統計知識,熱心幫助有需要的人,做事認真,常常忘記要照顧自己 查文章
十月 2024
類別 |